仅凭自身实力,联想无力拉近与惠普、戴尔和宏基的差距,杨元庆只能把追赶对手的最大希望寄托在跨国收购上。不过,联想有此考虑,它的竞争对手们也明白,当前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弃购巴西PC厂商!联想在2008年岁尾时发出的最后一声叹息充满遗憾。
2008年12月19日,在业界的美好祝愿中,联想出人意料地对外宣布放弃对巴西最大PC厂商Positivo的收购。大家期待中的联想并购案就此夭折。
自从在2006年成功并购IBMPC事业部后,业界一直期待杨元庆又一次出手,大家也一直在猜测谁会是下一个并购对象。2008年12月12日,联想表示有意以约8.3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Positivo。同时,有巴西媒体称,联想高层近日访问了Positivo位于巴西南部城市Curitiba的总部,且对并购Positivo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联想向《IT时代周刊》证实了外媒的报道,但仍然十分谨慎地表明“只是正在与潜在收购对象讨论收购意向,尚未就任何可能的收购进行谈判”。
虽然如此,投资人已经从联想的表态中嗅到了久违的利好气息。在并购消息刺激下,联想集团的股价飙涨近27%。
然而,形势变化太快。仅在数天之后,联想正式宣布弃购Positivo。对此,业界认为,面对增长放缓的PC市场和来自惠普和戴尔等行业巨头的竞争压力,联想已经意识到自身的全球化策略应当更加周全和稳妥。
杨元庆的并购情结
2005年末,当意大利人阿梅里奥作为联想CEO候选人进行第一次面试时,面试官柳传志提出了包括美国PC市场的发展趋势,阿梅里奥在戴尔的工作经历,甚至敏感的中美关系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阿梅里奥一时间竟感觉不出自己到底身在何处。
现在,为了帮助全球第四大PC厂商联想找到新坐标,这个51岁的意大利人作为公司CEO和董事长杨元庆并肩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抵御住经济寒冬的前提下,迅速开始由电脑制造商向国际技术提供商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跨国并购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借助并购以巩固国际市场和地位,几乎是包括联想在内的所有PC巨头立足全球市场的重要策略,但和位置靠前的竞争对手相比,杨元庆还有更多一重的考虑——收回被中国台湾人抢走的“铜牌”。
从那以后,联想高层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并购的愿望。分析人士认为,杨元庆希望借此弥补欧美市场的短板。但是,联想的一系列收购计划都不曾变成现实。
2007年8月,联想曾发布公告称,收购总部位于荷兰的PC厂商PackardBell已获得排他性谈判。然而,宏基(Acer)却先以7.1亿美元收购了拥有PackardBell优先购买权的美国第四大PC公司Gateway,顺理成章地收购了荷兰企业,并由此踩着联想坐上了全球PC的“第三把交椅”。
此后,在欧洲具备优势的富士通PC业务曾被认为是联想的理想并购目标,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业界传言称包括联想在内的诸多公司就收购富士通西门子消费PC业务与富士通进行了沟通。最终这家欧洲公司也与联想失之交臂。
当联想还在物色下一个目标时,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机把趋于饱和的欧美PC市场冲击得更加不被人看好。业内专家认为,即使多加努力低价收购了当地PC厂商,也未必能够在欧美市场上有明显的起色。在这种形势下,盯紧印度、巴西、墨西哥、中东、东欧等新兴市场,为实现未来增长抢占一席之地,成为众多PC厂商新的重要策略。
和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新兴市场的PC普及程度较低,联想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关系型与交易型业务相交叉的业务模式将有可能在这些市场上进行复制。联想在去年已对印度、俄罗斯进行了布局。为了向新兴市场复制大中华区的经验,联想还将印度、俄罗斯区划归给联想大中华区负责,并且都实现了高速增长。在“金砖四国”中,余下的巴西市场顺理成章地成为杨元庆的下一个目标,该国最具竞争力的PC厂商Positivo被纳入视野。
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角度看,拉美市场都是美国的大后方,并且Positivo为巴西最大电脑制造商,其2007年第三季度的笔记本电脑销量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7%,2008年同期零售市场占有率为21.4%。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联想如果成功收购了Positivo,不仅将一举拿下巴西市场,还在惠普和戴尔的后面建立起新的战略据点。
同时,分析人士还认为,并购IBM的PC部门带来的信心和经验,以及约15亿美元的现金流已使联想的并购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当前经济环境的恶化也带来了并购成本的降低。此时出手不失为良机。
全球金融危机使许多科技公司的市值出现大幅缩水。Positivo的股价也由2007年的近50雷亚尔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底的最低点3.5雷亚尔,市值已缩水至12亿港元。
因此,在美好祝愿中,业界都在期待联想能够发布正式的并购公告。但出人意料的是,杨元庆刚伸出去的手很快就收回来了。
看好自己的钱包
在熟悉联想的人士看来,杨元庆此时收购Positivo有积极的一面,但背后同样暗藏了许多不确定的问题。
金融风暴让PC业由高增长陷入低迷,很多研究机构纷纷修正预测数据。摩根大通分析师预计,2009年PC销售量将比去年下降5%,而由于PC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平均销售价格下降,PC销售收入将比2008年下降13%。瑞银华宝与大和总研则直接预估,2009年的全球PC产值衰退幅度将达9.3%,台式机销量将衰退10.9%,笔记本则仅有6.2%增长率。
全球PC巨头一直采取高端商用PC市场获利,低价PC市场抢份额的策略,保持运营发展平衡。但自2007年以来,北美和欧洲的商用PC市场大受打击,PC巨头陷入了利润与市场份额的痛苦选择中,生存开始变得艰难。
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范围内PC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正愈演愈烈。戴尔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货量增长了3%的情况下,营收总额却下降了3%。联想在2008年11月7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到43亿美元,与前年同期业绩相当,净利润只有2300万美元,同比下滑高达77.7%,PC销量增速为7.4%,低于市场平均速度,毛利润也由前年同期的14.1%下滑至12.6%。对此,杨元庆没有半点避讳,他表示“这不是一份理想的成绩单”。
一直以来,联想的海外业务主要在成熟市场的商用市场,都是金融风暴的重灾区。此外,杨元庆也坦言,联想自身在新产品推广、利率的把控以及区域战略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位列全球前五的PC厂商中,只有联想的销售增长低于10%。杨元庆的失望可想而知。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联想并不想花费过多的推广资金,而想专注于新兴的市场。但把大笔宝贵的现金用于效果、前景不明的收购案,这也被部分投资人视为不明智。
还有观点认为,Positivo固然是巴西第一大PC厂商,但在全球的占有率仅为0.5%,联想将其收购后,它的全球贡献率并不显著——两家公司合并后占有率约为7.9%。
巴西媒体报道称,联想20亿雷亚尔(约合8.33亿美元)的报价低于Positivo的预期,后者之前曾表示最低收购价格为30亿雷亚尔(约合12.48亿美元)。但联想最新一期财报显示,其手中仅握有15亿美元现金。显然,杨元庆不可能把绝大部分的现金押在巴西企业身上。在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看好自己的钱包才是首要的。
更需要让联想深思熟虑的是,三年前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所遗留的文化融合难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两类强势企业文化碰撞后造成的内耗产生了1加1小于2的结果。
尊重被收购公司的文化十分重要,同时并购的主导公司仍然应当掌控公司文化,把握公司的行事风格。在完全消化好一宗大型跨国并购所遗留的文化融合问题之前,急于进行下一次跨国并购恐怕只会加强文化融合问题的复杂性。
这是各大PC厂商的并购策略中都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联想也并不例外。
就在记者发稿时,“杨元庆将离职、柳传志将复出接任”的传言开始在坊间出现。传言声称,联想在并购IBM后,整体业绩的表现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令人满意,杨元庆将迫于压力离职。数小时之后,联想很快否认了这一说法。
其实,不管最终是否如传言所讲的“杨下柳上”,但可以肯定的是,联想的全球化并购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